【简介】
三毛,原名陈懋(mào)平(后改名为陈平),中国现代作家,1943年出生于重庆,1948年,随父母迁居台湾。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,后去德国、美国等。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。1981年回台后,曾在文化大学任教,1984年辞去教职,而以写作、演讲为重心。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,年仅四十八岁。
1967 年三毛再次休学不顾家人的反对之身远赴西班牙,自以为会说了几句外国话,三毛一心要离开温暖的家,去看看她眼中那批黄毛碧眼青牙血嘴的鬼子们是个什么德 行。初到西班牙,三毛被送入一所在西班牙叫“书院”的女生宿舍。一开始,她奉行着父母那套吃亏是福的传统思想,果然奏效了,就这样好日子过了2个月,她成 了宿舍最受欢迎的人物。但是好景不长,她的忍让与谦逊被当做软弱与顺从,越来越多无理的要求随之而来,终于在那个夜晚,她被逼上了梁山。大闹天宫后,换来 的反而是“这些鬼子倒反过来拍我马屁了。”“国民外交"固然重要,但是在建交之前。绝不可国民摔跤。
【主要作品】
三毛散文取材广泛。其记游散文如《撒哈拉的故事》《万水千山走遍》融知识性,趣味性。叙述哀情的散文如《云在青山月在天》《不死鸟》《背影》《似曾相识燕归来》等风格沉郁,淡泊,更具耐读性。
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,写下了《雨季不再来》,这些在她17岁到22岁之间所发表的文稿,真实呈现出三毛少女时代的成长成感受。看过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再回顾三毛在《雨季不再来》中透露的纯势情怀和异质美感,可以清楚地印证她传奇般性格的痕迹。
书 评:因为爱的赠遗是羞怯的,它说不出名字来,它掠过阴翳,把片片欢乐铺展在尘埃上,捕捉它,否则将永远失去。 人生岁月匆匆,在平淡中能寻取几分欢乐,半段回忆,足以调遣半生了。 我讨厌你写鼓励的话,这些年你何曾见我有什么成就,一些事对我都不起作用,我也懒得骗自己,事情想来如此,你又能怎样呢? 我就是这么不成器,到哪都一样,活着已花力气,再要付出努力的代价去获取成功的滋味我是不会的。 一种冥冥中无所依归的心情...
Echo自评:它好,它不好,都是造成今日健康的三毛的基石,也就如一块衣料一样,它可能用旧了,会有陈旧的风华,而它的质地,却仍是当初纺织机上织出来的经纬。 我唯一锲而不舍,愿意以我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,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,在我有生之日,做一个真诚的人,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,在有限的时空 里,过无限广大的日子。 助人的心肠是一定要有的,我们关心别人,可忘记自己的软弱和困难。 人的路是一段一段走的,我...
正如三毛说的,她之 所以不害臊的将她过去17到22岁的这段文稿出版,无非是讲述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。那是一个与今日健康进去的三毛有很大不同的二毛。当时的二毛,迷失过,痛苦过,一如每一个“少年的维特”。但是再回头看看今日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的三毛,有心人一定能看出这十年来的岁月,如何改变了一朵温室的花朵。
《撒哈拉的故事》就是她游历的记叙,也是她情感的记叙。三毛背着行囊独自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,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,种种奇遇引出了一个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,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、浓情的异域情调。
与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,三毛的文章充满欢笑、喜乐。然而,自荷西死后,三毛的文章却一下子“黑暗”起来,文字不再有笑容,代替的只是悲伤,自此,作品塑造了一个哀伤过客的形象。
三毛在西班牙的家,这是一个很小的博物馆,里面有关于三毛的介绍。
这是三毛家前面的海滩
三毛与她一生的挚爱——荷西
现代教育大学城校区
电话:029-85205692
地址: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盛世商都A区临街2楼
现代教育交大校区
电话:029-85205692
地址:交大三村西门正对面中国银行三楼
现代教育现代留学
电话:029-85205692
地址:西安长安中路众邦大厦5楼
北方斯伦贝谢
百度有钱花
中国船舶重工集团
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
韩国弘益大学
Rosetta Stone
西部机场集团
Grapecitey
NEC
ABeam Consulting
讴歌汽车
三星电子
JBAA-日本商务能力认定考试-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报名点和考试点
高端外语品牌-现代教育2021诚招城市合伙人